在今天當然只要召喚PS大神的Photomerge一切寬景照片绝不是問題,但想要擁有一台真正的135寬景相機,除了ebay中能入手已停產的天价的Fujifilm TX-2或Hasselblad XPan II外,新機中唯有選擇LOMO系的Horizon Perfekt與Horizon Kompakt兩架了。Horizon Perfekt是第二架入手的LOMO系相機,雖比在官网要价便宜,价格也近一架二手但色相還不錯的Nikon F4s了。
Horizon Perfekt是由Lomographic Society和Krasnogorsky的Zenit相機廠合作的精密的手工製作產物,全黑的外表加上細緻的流線型線條還真討喜非常的。由於Horizon Perfekt沒有測光系統,所以除了靠估,加上一顆測光表或小DC作測光。
賣主由烏克蘭直接寄出,是红頭機呢!與官网的黃頭有些不同。
Perfekt上手還覺得蠻沈的,650g可比一架普通不上鏡頭的SLR還重了。
水平儀投影窗,可控制畫面的正常全景,也可呈現上凸或下凹的誇張变形广角照片。
快門按鈕能上快門繩作長曝;過片桿為硬塑料所製。
迴片捲下方是高/低速選擇桿,白點為高速(1/60、1/125、1/250、1/500);黄點為低速(1/8、1/4、1/2)。
過片桿上了片後光圈盤才會露出,有點特別。
120°的觀景窗。
鏡頭是MC ARSAT 28mm f/2.8。
鏡頭的擺动速度只有高速与低速兩種。所謂不同快门只是由底片室的一片遮版來控制入光量而以,难怪有道說Horizon Perfekt的安全快門很怪雲雲。
120°的水平廣角不時把手指拍入,新手還是加上手柄較好。
俄羅斯所製是也。
規格說明: 全景相機使用一般35mm膠卷
涵蓋角度: 120° 水平廣角及45° 垂直角度
鏡頭: 旋轉鏡頭 MC f/2.8 28mm
光圈: f/2.8, f/4, f/5, f/6, f/8, f/11, f/16
曝光時間: 1/500, 1/250, 1/125, 1/60, 1/8, 1/4, 1/2 sec (配設2個搖攝速度)
尺寸: H117mm x W146mm x D75mm
重量: 650克
星期一, 10月 29, 2007
星期二, 9月 04, 2007
東德的一代銘机 - Pentacon AK8
双J夫婦在德國帶回了兩架有超過五十年歷史的相機,更嚴格的說法应該是一架TLR相机-Voigtlander Brillant与一架錄像攝影机-Pentacon AK8。由於知道我收古典相机,好心的双J夫婦想將其中一部送我,而让我先選,而由於Voigtlander Brillant比較像一部相機而唯有舍去這一部Pentacon AK8了。本想拍完照後便物歸原主,但雜務太多,一擱己半年多,日前清理乾淨後才得好好的上影枱。
先來個全身照。
皮套與机身Logo只有燈塔(?)一座与AK8,全賴Google大神,一找便知道原身了。
Zeiss Jane鏡頭一看就知道應來自東德,最大光圈為F/2.8,最小光圈為F/11。
Pentacon AK8除了能錄像之外也能作單格攝影,L是普通錄像、D是自动連續錄像、E是單格攝影。 覺得比後來磁帶錄像更利害。
动力原當然不是电原啦,還得手動上鏈,每回能跑大约2m的長度。
三腳架孔是屬於像一般120相机的大孔(与Leica M3一样),自己有的雲枱可按不上。
机背從右上至左下,觀景窗-計片窗-底片匣开关鍵。
8mm的底片以長度計,以標準的一秒十六張底片,7.5m能攝錄三十秒的影片。
底片匣還新得很。
Agfa的8mm底片匣。
底片座。
把玩此机發現無論在手感還是在設計上都出色非常,相信只要來圈新的7.5m的8mm底片一是能拍出些好東西。对德國工藝不得佩服不五体投地。
想了解更多的Pentacon AK8可上這裡。
星期五, 8月 10, 2007
三十多年前輕薄浪子 - Olympus OM1 MD
藍海王Olympus最近推出的E-401强 調自己是新一代OM-1,以最輕、最薄、最小為定位。在1972年7月Olympus推出的OM-1 SLR在體積與重量比當時主流的SLR平均值少了35%,但在操控與功能卻更勝其他單眼相機,締造了相機設計的歴史,並對後來推出的SLR造成影響,但後 來幾家大廠還是不能突破Olympus OM系列的最輕、最薄、最小...
一般的SLR佈局在快门鍵旁一定是快門轉鈕,在Olympus的OM系統中却是ASA轉鈕。
快门選擇改在鏡頭与機身的结口上了。
可摘下的〝Fix"外闪熱鞋。
MD者,Motor Drive是也。
能作4-12秒的机械动力自拍键。
外闪飛燈用插座。
Motor Drive用的接點。
测光功能开关。
迴片釋放鈕。
Olympus OM1原本叫M1,但因为M1與Leica的M系列有所衝突過後在1975年改OM1,早前在ebay見到Olympus M1要价比一般OM-1多出兩三倍。除了輕、薄、小外,OM-1的佈局与設計也与一般主流SLR不同,一番把玩後還覺得新鮮非常。手頭上這一部OM-1是 1974年再進化能配合Motor Drive的MD版。另外OM-1的電池也是用當代當用的1.35 volt的水銀電池PX625,但近年基於环保理由已停產了多年,現在用代替品1.5 Volt的LR44用上後測光有點怪怪的,一般比正常测光Under了整一個EV。
主要規格:
* 兩颗CdS(Cadmium Sulphide)作TTL测光。
* 在ASA 100 - 55mm f1.2光圈下,測光能作EV1.2到EV16.9、ASA 100 - F1.4 50mm光圈下,測光能作EV2到EV17、ASA 100 - F1.8 50mm光圈下,測光能作到EV2.35 - EV17.35。
* 能作测光ON/OFF以節省電源。
* 支持ASA 25-1600感光度
* 全機械式金属纵走快门,快門速度從1-1/1000秒加上B
* 電子閃光快門速度1-1/60秒
* 在Viewfinder裡可看見曝光控制針
* 有十三種不同的聚焦的屏幕供選擇
* 超大的反光鏡在使用8mm至800mm的鏡頭也不会有圖像切除
* X同步外闪
* 可摘下〝Fixed"外闪熱鞋
* 4-12秒的自拍功能
星期日, 7月 29, 2007
潮人之傻瓜相機 - LOMO LC-A
一向对用LOMO相機拍攝的作品常不以為然,除了顏色不準確外,強調鬆、矇的缺點重現,加上不少LOMO衆還刻意的追求這種效果,再加上LOMO的格言『Don't Think - Just Shoot』,使我老覺得LOMO好像只是胡亂碰碰運氣的攝影而已。
但是加入Flickr後在接觸到不少以LOMO為創作工具的攝影爱好者,开始对LOMO有點慢慢改觀,只是對一般LOMO衆所推崇的亂按也是藝術的攝影哲學還是同樣不以為然。另外好奇的是经由市场的炒作,一部簡單易用的傻瓜塑料相機在官网竟能要价近RM1,000,心想同样价钱已能入手不錯的DC了。
但之後不以為然歸不以為然,忍不着还是在ebay入手了一架二手的LCA...要价只为LCA+新机的30%,其實在LOMO的風行而令到銀鹽底片延遲死亡一事,入手LC-A實为感恩圖報...
LOMO的logo在相机前方,LC-A在机頂,皆为普通絲印,粗用下極容易脫落。
傳說中的艷麗色彩的Minitar 1 32/2.8 鏡頭。
X外闪熱鞋座还蛮清潔的,加上LOMO的彩色閃光燈可玩出更多花样。
簡陋的迴片桿,拉起時得用陰力...
小小覌景窗,能見到红色LED两粒, 左邊的LED是電源指示燈,如果有電會亮,沒電不亮。右邊的LED是慢速快門警示燈,當光圈在A檔時光源不足下會亮,光源足夠時不會亮。
光圈為f2.8、f4、f5.6、f8、f11、f16、Auto,使用閃光燈時或用固定光圈時快門速度會固定於1/60秒。
手動目測距對焦,0.8米、1.5米、3米、∞。
底片感光度為25-400, 大部分的LOMO衆會建議調至EV+1好让照片色彩濃郁飽滿。左边圓珠型是側光進光處。
LC-A是用三顆LR44的鈕釦電池來測光。
不打開鏡頭与觀景器快門鈕是按不下去的。
膠膠簡陋的底片室,海绵都有點老化了。
【LOMO小知識:】
雖然現在LOMOGRAPHIC裡有不少的相机,但是人們在說LOMO時,通常是指前蘇聯LOMO廠生產的這部叫做LC-A的傻瓜相機,或是由這台相機拍攝出來的攝影作品或效果。
LC-A是前蘇聯設計的一台便宜、簡單、易用的傻瓜相機,如果以主流相機評論的觀點來說,這台相機的缺點不少,比如說鏡頭設計不良,照片周圍容易出現黑邊,因為度 膜的關係,雖然色彩濃豔,反差很大,但是有很嚴重的色偏,如果說他是一台操作簡單、價格低廉、但是光學設計不良的傻瓜相機其實也八九不離十。
但是他的缺點卻意外的融合成一種特色,傳說是兩名匈牙利的藝術系學生在跳蚤市場無意間發現了這台相機,利用這部相機拍了一些旅遊照片,傳到西歐,許多人驚為 天人,重此以後一台原本十分廉價的蘇聯傻瓜相機被一路炒作到RM800以上,前陣子傳出LC-A停產的消息,一時之間,更是洛陽紙貴。
另外很多人、很多網頁都說LC-A是年代的間諜相機,是大誤会了,再怎么說這快門聲大与過片聲很吵的LC-A都不能胜任間諜相機吧。
現在在官网所賣的是LC-A新改良版LC-A+。
LC-A+保留了LC-A能拍出艷麗色彩的『Minitar 1 32/2.8』 高感光度廣角鏡,保留了LOMO的傳統特性:
-四角漸暈效果 (輕微的Tunnel Vision黑角影像效果)
-令人眼花撩亂的色彩濃度及反差。
-簡單準確的電子程式自動曝光功能。
-輕易明快的手動區域式對焦系統。
另外LC-A+的全新功能:
-多重曝光按鈕讓大家可以不受限制,在同一格底片上多重曝光。
-膠卷感光範圍擴大,兼容ISO 800及ISO 1600度膠卷。
-機背增設膠卷顯示窗,令大家在拍攝的過程中仍然知道膠卷資料。
-附設標準快門繩插孔,方便長時間曝光拍攝。
-鏡頭前方兩旁附設配件插軌。
【LOMO LC-A与LC-A+規格】
幅片規格:36 x 24 mm.
膠卷尺寸:35mm格式
焦距長度:32mm
最大光圈:F2.8
視場角度:63度
對焦範圍:0.8m(2.5’)至無限遠
曝光:電子程式自動曝光
最快快門速度:1/500秒
最長時間快門速度:無限制, 快門會一直開啟至影像準確曝光
多重曝光:手動快門上弦配多重曝光按紐(LC-A沒有多重曝光按紐)
膠卷感光範圍(ASA/ISO):100, 200, 400, 800, 1600(LC-A至400而以)
閃燈同步:X型閃燈步熱靴插座
快門按鈕:彈簧按鈕,當鏡頭簾沒全開時瑣上, 防止曝光
三腳架插孔:標準¼”
快門繩:標準快門繩插孔(LC-A沒有快門繩插孔)
電池: LR44或A76 1.5V 電池3枚
尺寸:: 107 x 68 x 43.5 mm (4.2” x 2.7” x 1.7”)
重量:250克 (9oz)
但是加入Flickr後在接觸到不少以LOMO為創作工具的攝影爱好者,开始对LOMO有點慢慢改觀,只是對一般LOMO衆所推崇的亂按也是藝術的攝影哲學還是同樣不以為然。另外好奇的是经由市场的炒作,一部簡單易用的傻瓜塑料相機在官网竟能要价近RM1,000,心想同样价钱已能入手不錯的DC了。
但之後不以為然歸不以為然,忍不着还是在ebay入手了一架二手的LCA...要价只为LCA+新机的30%,其實在LOMO的風行而令到銀鹽底片延遲死亡一事,入手LC-A實为感恩圖報...
LOMO的logo在相机前方,LC-A在机頂,皆为普通絲印,粗用下極容易脫落。
傳說中的艷麗色彩的Minitar 1 32/2.8 鏡頭。
X外闪熱鞋座还蛮清潔的,加上LOMO的彩色閃光燈可玩出更多花样。
簡陋的迴片桿,拉起時得用陰力...
小小覌景窗,能見到红色LED两粒, 左邊的LED是電源指示燈,如果有電會亮,沒電不亮。右邊的LED是慢速快門警示燈,當光圈在A檔時光源不足下會亮,光源足夠時不會亮。
光圈為f2.8、f4、f5.6、f8、f11、f16、Auto,使用閃光燈時或用固定光圈時快門速度會固定於1/60秒。
手動目測距對焦,0.8米、1.5米、3米、∞。
底片感光度為25-400, 大部分的LOMO衆會建議調至EV+1好让照片色彩濃郁飽滿。左边圓珠型是側光進光處。
LC-A是用三顆LR44的鈕釦電池來測光。
不打開鏡頭与觀景器快門鈕是按不下去的。
膠膠簡陋的底片室,海绵都有點老化了。
【LOMO小知識:】
雖然現在LOMOGRAPHIC裡有不少的相机,但是人們在說LOMO時,通常是指前蘇聯LOMO廠生產的這部叫做LC-A的傻瓜相機,或是由這台相機拍攝出來的攝影作品或效果。
LC-A是前蘇聯設計的一台便宜、簡單、易用的傻瓜相機,如果以主流相機評論的觀點來說,這台相機的缺點不少,比如說鏡頭設計不良,照片周圍容易出現黑邊,因為度 膜的關係,雖然色彩濃豔,反差很大,但是有很嚴重的色偏,如果說他是一台操作簡單、價格低廉、但是光學設計不良的傻瓜相機其實也八九不離十。
但是他的缺點卻意外的融合成一種特色,傳說是兩名匈牙利的藝術系學生在跳蚤市場無意間發現了這台相機,利用這部相機拍了一些旅遊照片,傳到西歐,許多人驚為 天人,重此以後一台原本十分廉價的蘇聯傻瓜相機被一路炒作到RM800以上,前陣子傳出LC-A停產的消息,一時之間,更是洛陽紙貴。
另外很多人、很多網頁都說LC-A是年代的間諜相機,是大誤会了,再怎么說這快門聲大与過片聲很吵的LC-A都不能胜任間諜相機吧。
現在在官网所賣的是LC-A新改良版LC-A+。
LC-A+保留了LC-A能拍出艷麗色彩的『Minitar 1 32/2.8』 高感光度廣角鏡,保留了LOMO的傳統特性:
-四角漸暈效果 (輕微的Tunnel Vision黑角影像效果)
-令人眼花撩亂的色彩濃度及反差。
-簡單準確的電子程式自動曝光功能。
-輕易明快的手動區域式對焦系統。
另外LC-A+的全新功能:
-多重曝光按鈕讓大家可以不受限制,在同一格底片上多重曝光。
-膠卷感光範圍擴大,兼容ISO 800及ISO 1600度膠卷。
-機背增設膠卷顯示窗,令大家在拍攝的過程中仍然知道膠卷資料。
-附設標準快門繩插孔,方便長時間曝光拍攝。
-鏡頭前方兩旁附設配件插軌。
【LOMO LC-A与LC-A+規格】
幅片規格:36 x 24 mm.
膠卷尺寸:35mm格式
焦距長度:32mm
最大光圈:F2.8
視場角度:63度
對焦範圍:0.8m(2.5’)至無限遠
曝光:電子程式自動曝光
最快快門速度:1/500秒
最長時間快門速度:無限制, 快門會一直開啟至影像準確曝光
多重曝光:手動快門上弦配多重曝光按紐(LC-A沒有多重曝光按紐)
膠卷感光範圍(ASA/ISO):100, 200, 400, 800, 1600(LC-A至400而以)
閃燈同步:X型閃燈步熱靴插座
快門按鈕:彈簧按鈕,當鏡頭簾沒全開時瑣上, 防止曝光
三腳架插孔:標準¼”
快門繩:標準快門繩插孔(LC-A沒有快門繩插孔)
電池: LR44或A76 1.5V 電池3枚
尺寸:: 107 x 68 x 43.5 mm (4.2” x 2.7” x 1.7”)
重量:250克 (9oz)
星期六, 4月 21, 2007
單眼貴族-Leica R3-MOT Electronic
入手這架也是有點離奇的,話説那天半夜在ebay上search有关Leica SLR的時价突然在手边的Leica Camera Guide不小心由桌面掉下,翻开页正是与LCD上同一部連着motordrive的Leica R3,看了看只剩下十多分鐘,价錢也不太貴,加上对手不强,几乎沒啥抬价便得手了(但後來为了要找配鏡又遇另一番波拆为後話)。
在70年代中,Leitz早己失去了SLR的先机,加上德国工费日益高涨遇上日本机性能超群、价格低廉的双重压力下,Leitz自行设计的SLR系统已陷入崩溃,为了活下去,被逼无奈和日本Minolta全面合作,Leica R系例正是外德内日的産物(但R8以後重新由德国Leica設計)。
Leica R3可説是Minolta XE的翻版,一如今日翻版Panny L1的Digilux 3。
R3一共有兩型,R3 Electronic与R3--MOT Electronic,所謂MOT也就是Motor Drive,R3 Electronic是不能上Motor Drive的,入手後發現Motor Drive 2f/s雖慢又重,但裝上还是比较有型。测光方式为TTL点测/中央重点,机身顶盖、底盖采用的是黄铜制造。
先上一張全身照。
過片桿把手上是硬塑膠,其他为黄銅所製,份量十足。快门轉钮的AUTOMATIC是光圈先決。
X外闪熱鞋还蛮清潔的。
小窗口能直接看到所用的底片,这一點比同期的大和机來得方便。
雖然是Minolta XE的翻版,但却在葡萄牙量產。
R系用的大字LEICA一直用到今天的R9。
早期的红標刻以Leitz,後期至今改为Leica了。
MOT=Motor Drive
不以ASA为感光指標,已改为ISO了。迴片桿
外闪飛燈用插座。
R3專用Motor Drive全身照。
德國原廠製。
合体後用Motor Drive快门按鈕能作2f/s,比纯手动还快些。
Motor Drive的皮帶,手感奇佳。
合体全身照(1)。
Leitz R3-MOT Electronic相机規格
制造年月: blak/chrome 1978--1979
总生产台数: 25500台
快门: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
快门速度: 4—1/1000秒
曝光模式: 手动/光圈优先
测光方式: TTL
测光模式: 点测/全面
闪光接口: X.M
闪光同步速度: 1/90秒
电池: SR44电池1.55V X 2个
W X H X D(MM): 148X96.5X64.5
重量: 780G
加Motor Drive后为2f/s
合体全身照(2)。
入手價为US$230
又:後來在Keat Camera見到外覌更殘R3-MOT Electronic要价RM2,700,暗爽了一陣子。
在70年代中,Leitz早己失去了SLR的先机,加上德国工费日益高涨遇上日本机性能超群、价格低廉的双重压力下,Leitz自行设计的SLR系统已陷入崩溃,为了活下去,被逼无奈和日本Minolta全面合作,Leica R系例正是外德内日的産物(但R8以後重新由德国Leica設計)。
Leica R3可説是Minolta XE的翻版,一如今日翻版Panny L1的Digilux 3。
R3一共有兩型,R3 Electronic与R3--MOT Electronic,所謂MOT也就是Motor Drive,R3 Electronic是不能上Motor Drive的,入手後發現Motor Drive 2f/s雖慢又重,但裝上还是比较有型。测光方式为TTL点测/中央重点,机身顶盖、底盖采用的是黄铜制造。
先上一張全身照。
過片桿把手上是硬塑膠,其他为黄銅所製,份量十足。快门轉钮的AUTOMATIC是光圈先決。
X外闪熱鞋还蛮清潔的。
小窗口能直接看到所用的底片,这一點比同期的大和机來得方便。
雖然是Minolta XE的翻版,但却在葡萄牙量產。
R系用的大字LEICA一直用到今天的R9。
早期的红標刻以Leitz,後期至今改为Leica了。
MOT=Motor Drive
不以ASA为感光指標,已改为ISO了。迴片桿
外闪飛燈用插座。
R3專用Motor Drive全身照。
德國原廠製。
合体後用Motor Drive快门按鈕能作2f/s,比纯手动还快些。
Motor Drive的皮帶,手感奇佳。
合体全身照(1)。
Leitz R3-MOT Electronic相机規格
制造年月: blak/chrome 1978--1979
总生产台数: 25500台
快门: 电子式金属纵走式快门
快门速度: 4—1/1000秒
曝光模式: 手动/光圈优先
测光方式: TTL
测光模式: 点测/全面
闪光接口: X.M
闪光同步速度: 1/90秒
电池: SR44电池1.55V X 2个
W X H X D(MM): 148X96.5X64.5
重量: 780G
加Motor Drive后为2f/s
合体全身照(2)。
入手價为US$230
又:後來在Keat Camera見到外覌更殘R3-MOT Electronic要价RM2,700,暗爽了一陣子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