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11月 09, 2009
人生的第一部DC
2003初年入手了人生第一部DC Nikon Coolpix 4300,當時的確以為永遠告別了銀鹽而有些傷感(幾年後發覺誤會很大..)。出過幾次國,胡亂拍了不少照片,從CEO先生出時的第一張照片到CEO先生的愛機再於2008年殁於在CEO手裡...
對這幾年一路走來的Nikon Coolpix 4300要說声「辛苦了!」
Nikon Coolpix 4300承繼了優異的Coolpix 885的優良特性(也就是火鳥君的前愛機啦)而作的小改版,新的1/1.8英吋CCD總像素比Coolpix 885的334萬進化了413萬。(現今連手機一般也有500萬像素以上了,但畫質上却比當時200萬像素DC還差)
Nikon Coolpix 4300共有兩種選色 ,但現今ebay裡見到對一般都以銀色为多。外型設計以當時來說還算精巧的,外觀圓滑,操作起來也頗順手。
W與T是變焦按鈕,Nikon Coolpix 4300配有3倍光學變焦鏡頭焦距相等135mm傳統相機可達 38-114mm,另外也並提供了四倍數位變焦。。Transfer按鈕是單鍵傳輸功能,按單鍵可將相片傳輸至電腦及上傳至网上的電子相簿。
主旋鈕採用的也是主流的Auto、Movie、Playback、Setup、Manual、Scene。
Nikon Coolpix 4300當時有一個獨創相機內建縮圖功能,在play模式下選擇任一相片按縮圖鍵,即可迅速另建壓縮檔(四種小圖模式 640X480,320X240,160X120,96X72畫素),方便 e-mail及網頁製作。
機背配有一顆 1.5英吋的TFT LCD,具有 11萬畫素。
當時獨創的快速瀏覽鍵(QUICK), 於拍攝模式中可立即預覽拍攝成果。(在拍攝模式下看圖不須切換主旋鈕,單鍵即可播放前一張照片。現在幾乎所有的DC都如此吧~)。另外由左至右按鈕,EV +/-、Focus与自拍、內閃、Manu。
記憶體使用CompactFlash TYPE I/II,記得當年隨機附贈的只是16MB。
Nikon Coolpix 4300的12 種情境模式設定也是當時入手的考量之一,12種的場景模式包括了:人像、室內、夜景人像、沙灘/雪地、風景、日出、夜景、博物館、微光焰火、微距、複製(COPY)及逆光。
另外的賣點是感光度為 100~400(當年算OK的啦~), 快門速度 8 ~ 1/1000 秒,14 段手動快門,4CM近拍,可支援 B 快門,並擁有多種外接鏡頭。
搭配擁有3x變焦Nikkor非球面玻璃鏡頭,拍攝景物不變形 f=8~24mm,f2.8~4.9, 9 片 8 組環保鏡片,採用 Nikon 特殊 SIC 多層覆膜。
對焦配備當時Nikon D100專用的『五區域單點對焦系統』,自五區域中,自動判斷或手動選擇對焦點,迅速完成構圖取景。
測光系統採用了Nikon獨家的256區矩陣測光,可輕易掌控各種複雜的光源環境,並有專業等級的中央偏重測光、點測光及自動對焦區域點測光。而「自動對焦區域點測光」會自動對應對焦點精確測光,即使對焦點不在畫面的正中央。
快門方面支援B快門 ,可手動控制曝光時間,最長可至60秒,配合專用的有線遙控器 可作長時間曝光,配合雜訊抑制功能(Noise Reduction),拍攝夜景直逼當代的DSLR,並可作間時攝影。
與Nikon D100一樣,有專業的Histogram亮度分佈圖及Highlight選取拍攝影像中最亮的部份顯示的Playback,以確認沒有曝光過度。
BBS防晃動功能是在寫這篇goggle時與發現的功能。所謂BSS(Best-shot Selector)防手振功能,可避免拍攝時因晃動而造成影像模糊,此時開啟BSS功能,能使相機自動存取焦距最精確的一張。
包圍式白平衡功能容許,使用者以一次拍攝紀錄三種不同色溫的畫面,讓使用者依需要選擇出最喜歡的照片。除了Auto全自動白平衡及手動白平衡模式外,其他五種白平衡,皆可以±3格微調。調整"+"值愈高,可以 偏藍;"-"值愈高,則偏紅或黃。使用者可依需要調整。
電源系統則有兩種選擇:Nikon可充式鋰電 EN-EL1(隨相機提供)或62CR5 6V的鋰電池(這我也不知道哪...)。
Nikon Coolpix 4300規格總覽
推出日期 : 2002 年 9 月
感光元件像素 : 410 萬像素
有效像素 : 387 萬像素
CCD感光元件大小 : 1/1.8 吋
最大解像度 : 2272 x 1704
動畫解像度 : 320 x 240
動畫種類 : 支援每段 40 秒 15 fps 動畫拍攝(最長可達40秒 - QVGA)
動畫音效 : 無聲
相當於135格式焦距 : 38 mm 至 114 mm
變焦能力: 3x
近拍至 : 4公分
光圈範圍: f/2.8-4.9
測光系統 : 256分割面測光,能精確測光
自動對焦情況 : 具有五區域單點對焦功能(TTL) 自動對焦
曝光模式 : 1. 支援光圈先決 2. 支援快門先決 3. 支援手動曝光
長時間曝光模式 :『NR雜訊抑制功能』使影像不受雜訊干擾
BSS 功能 : 可避免拍攝時因晃動而造成影像模糊
場景模式 : 人像、室內、夜景人像、沙灘/雪地、風景、日出、夜景、博物館、微光焰火、微距、複製(COPY)及逆光。
包圍式白平衡功能 : 可於同一時間以三種不同色溫拍出不同的效果
快門速度 : 1/1000 至 8 秒,支援 B 快門
ISO感光值 : 自動、ISO100、ISO200、ISO400
LCD熒光幕: 1.5 吋 Low-temperature polysilicon TFT LCD,設有亮度及色相調較熒光幕 ,視野率為 94 %
快速檢視鍵(QUICK) : 於拍攝模式中可立即預覽拍攝成果
單鍵傳輸功能和 USB傳輸介面
儲存媒體: CompactFlash Type I
電池種類 : EN-EL1 鋰充電池或 6V 2CR5/DL245 鋰電
機身重量 : 224 克
重量(含電池) : 286 克
體積 : 95 x 69 x 52 mm
星期一, 10月 12, 2009
超大光圈Nikkor 55mm f/1.2 S
入手4/3系統後不玩轉接實在有點浪費~加上E-620竟然連D200、D3都不吃的non AI也照吃不誤,實在太强了!!
今天登場的是入手多時的Nikkor 55mm f/1.2 S。Nikkor在標準鏡頭上的f/1.2超大光圈中共推出過50mm、55mm与58mm,其中最出名也最貴的就是傳說中的月之鏡Nikon 58mm f/1.2 Noct-Nikkor啦。
由於至今Nikkor的AF鏡頭目前還未出現的F/1.2超大光圈,所以F/1.2超大光圈是許多Nikon玩家的指定收藏之一。
這顆鏡頭的年龄比我還長幾年,出廠日大约為六十年代中期, 當初製造了約 17 萬顆,所以到今天也不算太难找。
轉接在E-620上須手動對焦啦。由於可自動測光(但Ev +0.7後較正常),P、M、A沒煩惱。當然4/3可要x2的crop factor了,那就变成了100mm F/1.2,狠吶~
更厲害的是4級機身防手震与Live View呀~呵呵~
Nikkor 55mm f/1.2 S只有七片光圈葉片,散景古典味十足。
對焦環下的Made in Japan,當年的Made in Japan就像今天的MIC。
再說回這隻鏡頭其實是跟Nikon F黑機一同的入手,亂逛eBay的结果吶。
但因為這隻鏡頭沒有作AI改,D200与D3都不能上,期間唯有配Nikon F黑機拍過兩卷黑白習作。
入手這40多年的老鏡难免有些歲月的痕跡、磨損,但是鏡片倒像還算不錯。
連Nikkor 55mm f/1.2 S的HS-7遮光罩超大的。
現今除了Zeiss那幾顆ZF外,近年的鏡頭造工比較起老鏡是少了些男子汉的紮實手感。
雖然先後入手過Nikkor Ai的35mm F2.8、50mm F1.4、50mm F2.0、Ai-s的55mm F2.8微距。但要數這顆手感最好。
上了HS-7遮光罩样子也還蠻型的。
拿掉HS-7遮光罩也型。
全身照~
再一張全身照~
古鏡一般雖然都不太銳利,但超大光圈下的羽化散景却让人醉心不已。
光圈越大,失焦率越高,拍銀鹽底片更得小心翼翼。
對焦距離越短,失焦率越高,心眼合一绝不可少
随手拍嘛可得運气先决了。
星期日, 8月 02, 2009
第一枚入手的餅乾鏡Zuiko Digital 25mm f2.8
在入手E-620的同時也入手了這一枚Zuiko Digital 25mm f2.8餅乾鏡作機身鏡头蓋。在4/3系統的轉換下正是全幅的50mm標準鏡头。本想裝上UV保護鏡但竟然有點怪怪的非常不搭,想起反正自己用機還算斯文,全裸就全裸吧。
鏡头蓋是旋轉式的金屬蓋,質感還不錯。
Olympus數碼專用是也。
25mm, 最大光圈為F/2.8,以一般標準定焦鏡头來說光圈還有點小。
与E-620非常的搭配,乍看幾乎一体化了。
43mm直徑的UV保護鏡還真不好找,就算真找着了上了也不好看。
最近攝影距離為20mm,非常利於食物拍攝。
Zuiko Digital 25mm f2.8試拍1,E-620拍攝都啟動Art Scn濾鏡特效功,正常的拍攝都留给其他相機吧。
Zuiko Digital 25mm f2.8試拍2
Zuiko Digital 25mm f2.8試拍3
Zuiko Digital 25mm f2.8試拍4。
Zuiko Digital 25mm f2.8規格
● 鏡頭焦距 - 25mm(全幅換算為50mm)
● 鏡頭組件 - 4組5枚 ( 1枚非球面鏡片)
● 最近攝影距離 - 20 cm
● 光圈 - F2.8
● 最小光圈值 - F22
● 鏡頭口徑 -43mm
● 重量 - 95g
訂閱:
文章 (Atom)